close

馬侃號目前停泊在新加坡的樟宜海軍基地。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高匿蹤性 讓商船難偵測美國「馬侃號」驅逐艦21日清晨在新加坡外海與「阿尼克號」(Alnic MC)油輪相撞,目前美軍仍在調查事故原因。但商船為何會在大海上撞上偌大的軍艦呢?除了事故發生在沒有月光的夜晚,可能是油輪船員沒看到航線上有軍艦闖入的唯一理由外,紐約時報還指出,軍艦的匿蹤性也是讓普通商船難以即時偵測的原因。由於很難看見且難以進行電子追蹤,軍艦長久以來一直對夜間航行構成特殊危險,而其致命性已在今年夏天新加坡與東京附近的擁擠海域獲得了證明。今年6月17日清晨,另外一艘美國軍艦「費茲傑羅號」也在日本附近海域遭貨輪撞上。費茲傑羅號撞船事故最終導致艦長等3名軍官解除指揮職務,另有14名官兵遭受解職或行政處分。歐新社 分享 facebook 擁擠海域航行 引發恐慌這個問題已引起國際商業航運業愈來愈大的恐慌,開始警告商船在軍艦附近航行要特別小心,美國海軍則從上周開始將其全球作業暫停一或兩天,以便進行安全評估。新加坡海事研究所所長雷蒙?安布羅斯船長說:「美國海軍今年已發生四次,而新加坡也已經歷了一或兩次。我們在海上時需要有防禦性駕駛的態度。」被設計成避免遭敵人艦隊和飛機偵測的海軍艦艇,並不受船隻須自動連續播放其位置、航向及速度的國際規定約束。它們的燈光往往比商船少,以致很難看見。它們在戰時被漆成灰色來跟海天結合,而這在夜間變得更難偵測,且愈來愈多的現代海軍艦艇,包括「馬侃號」,被設計成具有分散外來雷達訊號的功能來讓自己不容易被偵察到。今年6月在日本水域碰撞受損,艦上7人死亡的「費茲傑羅號」驅逐艦,將送回美國密西西比州修理。圖中可見該艦右舷中段受損嚴重。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不想暴露 竟關自動識別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上周向「海峽時報」表示,直到載有1萬2000噸燃油的「阿尼克號」對「馬侃號」左舷造成嚴重損傷後,該國政府的船隻交通資訊系統才知道後者的位置。潛水員已經開始在受損的「馬侃號」甲板內搜尋失蹤船員,目前尋獲2名船員的遺體,仍有8人下落不明。該局並稱未在雷達上偵測到「馬侃號」,交通資訊系統也沒有收到該艘軍艦的資訊。除了雷達外,交通資訊系統也依靠來自於自動識別系統的數據,而小商船則只需要使用廣播來告知自己的行蹤。軍艦通常都有配備此一系統,但由於艦長不想暴露太多資訊而時常將其關閉,這連帶使得要在繁忙海域中發現軍艦的困難度升高,而事發地點位在新加坡附近海域,當地為全球最擁擠海域之一,而麻六甲海峽又是幾乎所有東亞石油進口及大部分海運出口的必經之地。加州州立大學海洋學院海洋計畫主任哈利?波頓船長指出,擁擠情況使得軍艦和商船的船員將提醒他們可能碰撞的預警系統關閉。波頓跑船時曾數次穿越新加坡附近海域。


7C5E1CE3E563747B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awfobfr8u 的頭像
    crawfobfr8u

    黃美玲

    crawfobfr8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